据统计,2022年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602.78万辆,同比下降8.86%,累计交易金额为10595.91亿元。其中,低龄和低价二手车交易活跃,整体二手车市呈现“低车龄化”和“低价化”特征。
二手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二手车销售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很难掌握车辆的真实状况,售后维保方面也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导致二手车交易市场容易出现矛盾纠纷。除了最受关注的经营者欺诈问题,一些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三倍赔偿牟取暴利的职业打假人也出现了,但二手车消费领域的职业打假人更趋团队化、专业化,“知假买假”行为隐蔽难查。
总结近年来审结的二手车买卖纠纷案件,二手车行业主要存在三大弊端:一是欠缺统一标准的行业准入规则。二手车行业门槛较低,不少个体工商户甚至是自然人从事二手车经营,有的为了规避经营者责任,故意以亲戚或员工个人名义签署买卖合同。二是欠缺公开透明的车辆维保记录。有无发生车辆事故直接决定了车况,但保险协会不对外披露事故信息,有些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向保险公司理赔或未在4S店修理,该事故信息就无从体现,别说消费者连经营者都无处可查。三是欠缺公平公正的价格评估体系。我国尚未建立二手车强制检测评估机制,一辆二手车值多少钱,既没有行业标准也不存在参考依据,一般由经营者凭经验而定,消费者议价空间不大。
上述弊端为消费欺诈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又不利于促进交易的稳定性,而退一赔三的法律规定也让个别人员打起了如意算盘。水淹车火烧车收购建议,一方面,经营者应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二手车的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交易记录等信息,不得用模棱两可、避重就轻的说辞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二手车毕竟不是新车,消费者要对车辆瑕疵持有一定容忍义务,交易过程中务必保持谨慎,要主动要求出卖人告知二手车的事故及维修情况,如果不能告知的,则可共同委托第三方对车辆状况进行鉴定。
同时,要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知假买假”有悖诚信原则,有损市场交易诚信基石。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崇尚勤劳致富,而不是投机取巧。